法治资讯
法治资讯
老皮影的老烦恼与新梦想
在张永全记忆里,三十年前的湟中县,至少有十五六支皮影班子,邻县也有,那时皮影很普遍,人们爱看,“但自从电视开始普及后,皮影就没人看了,随着老皮影们的离世,更没人演了。”
跟同龄的很多皮影艺人一样,张永全也曾两度放弃父亲教给自己的皮影手艺,但最终还是拾起,“耍皮影养不活家,只能出去打工,但有时候想想这是老人们留下的东西和手艺,失传了不成,舍不得。”
“三四年前,很多人认为皮影快失传了,收藏的人突然变多了,那些年平均能挣十万多元(人民币,下同)。”那时的张永全虽然还是“杂牌军”,但也是他最风光的时候,今年他迎来了自己事业的又一个“春天”,成了“正规军”,他的皮影不仅进驻乡镇文化站,而且还在青海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中心成立了自己的传承室。
但张永全苦笑道,表面风光其实惨淡,“很多人只会拿着皮影拍拍照,对老年人来说,皮影是过去的一种记忆,而年轻人只是‘猎奇’于影视剧中的皮影戏。”没人邀请,更没人愿意收藏,今年十个月,张永全说只卖了一幅皮影,挣了五千多元。
“基本掌握皮影雕刻,至少得十年,现在年轻人哪有精力来学习啊。”张永全说,曾经有人也表示想拜自己为师,问能开多少工资,“我自己都不能靠皮影养家糊口,我还哪能给别人开工资啊。”
在非遗传承体验中心,隔壁的唐卡、刺绣、堆绣等传承室里,学的人多,买的人也不少,张永全坐在自己冷清的皮影传承室里,边刻皮影,边说,有点羡慕,也挺烦恼,也想挣扎一把。
“我希望能拍一部完整的皮影连续剧,除了让后人观看,还能研究、学习怎么做和怎么耍,也算有个鲜活资料。”张永全也希望出一本书,能讲述皮影从牛皮选择,到拓样绘画、雕刻、上色、上火砖定型直到耍皮影戏等一系列流程。
说着,眼前的这位农村汉子拿出了一张压在一块厚木板下的卡通画,张永全说,这是自己正在做的卡通形象的皮影拓样,“希望能吸引些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