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
一方有精神病怎么离婚
夫妻一方患有精神病离婚的要区分情况对待。如果已确认患有精神病一方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且指定监护人的,患病方想要离婚,可以由监护人在保障患病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与未患病方协商,通过协议离婚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如果无法协商的,可以患病方为原告,监护人为法定代理人提起离婚诉讼,通过法院诉讼程序离婚。如果未患病方想要离婚,可以通过与患病方监护人协商,在保障患病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协议离婚;也可以患病方为被告,监护人为法定代理人提起离婚诉讼,通过法院诉讼程序离婚。如果患病方未被确认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离婚程序与普通人离婚程序是一样的,在诉讼离婚程序中,如果患病方确属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可以在诉讼中先解决患病方的行为能力问题,然后再按照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普通人的离婚程序解决离婚问题。
(一)《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关于一方患有精神病离婚的规定是什么?
婚姻法关于一方患有精神病离婚的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中明确了几种视为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的,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其中第三条规定了夫妻一方如果患有精神病的,另一方可以起出离婚,具体情况如下。
1、婚前隐瞒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
一方患有精神病,为了能够稳定婚姻达到婚姻的成立,向婚姻的另一方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在结婚后,一方犯病,致使另一方知道了病情。犯病的一方经过多方寻医问诊,并且没有得到控制,而且有可能更加严重。
2、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
一方婚前有患有精神病,婚姻的另一方也知道其患有精神病的,而且另一方明知道一方有精神病,还要和其登记结婚的。
(二)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
一方婚前没有精神病史,而在结婚之后,突然得病。发病的一方经过多处诊治,病情无法控制而且经医院诊断其精神病再也无法治愈的。
精神病人成为被告,法院在诉讼中为患精神病的被告指定代理人,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其权益,尤其是财产权益,当事人之间是否离婚,由法院根据当事人的婚姻状况和法律规定予以裁判,被指定的代理人无权替被告作出离婚与否的意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