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中办国办意见明确全国碳市场发展方向,生态环境部多举措推进建设
东莞律师获悉
最新公布的由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强化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构建的指导方针》文件,其核心内容已正式对外发布。生态环境部发言人裴晓菲于26日明确指出,该文件详细规划了全国碳交易体系未来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实施步骤以及具体工作安排。该部门计划从三个主要角度入手,持续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完善与进步。
裴晓菲说明,2021年与2024年,我国相继设立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强制性碳交易体系)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体系(自愿性碳交易体系)。这两个体系各有特点东莞律师,同时彼此关联,合起来形成了全国碳交易框架。在四年多的推进过程中,全国碳交易体系建设保持了平稳起步和稳定运行,获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
在制度创建方面,生态环境部联合相关单位起草了三十多个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基本建立了包含多个层级且较为全面的碳排放交易法规体系;在提升数据质量方面,相关机构强化了监督检查和执法行动,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数据质量问题的智能预判,坚决惩处碳排放数据造假现象;在增加行业覆盖面方面,继发电行业之后,今年钢铁制造、水泥生产和铝冶炼行业也被纳入强制性碳交易范畴,全国超过百分之六十的碳排放量因此得到有效控制。
裴晓菲表示,到2025年8月22日为止,强制性碳交易市场的配额总交易量已经超过6.8亿吨,相应的交易总额达到了474.1亿元,在自愿性碳交易市场,累计核证的自愿减排量有249万吨,成交金额为2.1亿元。
怎样贯彻这份文件中涉及的各项规定?裴晓菲说明,环境保护部门会开展三项任务:
要进一步推动全国碳交易体系的完善,将依据产业演变情况、减碳排污成效、数据精确度、碳排放特性等要素,逐步增加强制性碳交易市场所包含的行业领域。需要构建目标清晰且公开透明的碳排放额度管理制度,设定市场中长期的碳排放额度控制指标,逐步从控制排放强度转变为控制排放总量。额度分配机制将由无偿为主转为无偿与有偿并行,逐步提升有偿分配的比重。需强化对碳排放权交易先行市场的调控与监察,设立周期性考核与终止流程,今后不再增设区域性碳交易场所。另当务之急是推进自主碳市场建设,构筑严谨周密的规则框架,迅速完成生态碳库、新能源利用、甲烷削减等关键板块的规则制定。
其次要大力增强碳交易市场的活跃程度。环境保护部门会与金融组织合作东莞律师事务所,研究设计涉及碳排放权及经核证的自愿减排量的环保金融工具和业务,设立碳物抵押、碳资产回购等相关政策安排。碳物抵押指的是公司把政府拨付的碳额度或经核证的减排量等碳排放资产当作抵押品,向金融机构申请借款。碳回购指的是配额持有者把碳资产卖给其他机构,并商定以后按约定价格买回,这样就能得到临时的资金支持。这种做法和之前的措施都能帮助主要排放的企业找到更多融资方式,让碳资产发挥价值,减少筹资费用,增强企业节能降碳的意愿和行动力。
此外,要稳步促进达标金融机构在合法合规、风险可管理状态下介入全国碳交易市场,逐步让其他非责任方加入强制碳交易,也让符合标准的个人参与自愿碳交易。
要提升管理效能,需严格约束碳排放核查流程,健全关键领域核查的技术标准。明确核心排放主体的核算与汇报责任,确保其切实履行。强化碳排放信息全周期管控445. 碳排放数据,坚决惩处各类虚报瞒报情形。
他透露,生态环境部门会继续制定健全相关法律规章,持续强化碳交易体系制度根基,旨在迅速构建一个运行更佳、活力更强、全球认可度更高的国家碳交易体系,并给予充分支撑。
东莞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